唐朝是篆书

作者:原创编辑 -
唐朝是篆书

大家好,关于唐朝是篆书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印的制作特点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唐印的制作特点
  2. 唐朝书法,绘画,诗歌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作品及特点是什么
  3. 学习篆书,有哪些不错的字帖值得推荐

[One]、唐印的制作特点

隋唐官印印式的转换是缘于纸的普遍使用,由此带来了印章尺寸的变化和使用功能的转变。而且官印的印文多屈曲盘绕,与隋代的官印属同一印系。

唐代办事机构有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内侍省以及御史台、都水台、大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国子寺、将作寺等。每一处所都配有官署印。

比如“中书省之印”,印面5.7厘米×5.6厘米,通高3.9厘米,铜质,鼻钮。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是共同辅助皇帝处理朝廷事物的机构。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履行。但理论上,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只存滥调,只有尚书省才是权力机构。

唐代还出现了公私图籍、书画鉴藏用印。当时,私印及公私鉴藏用印并不与官印的变化同步,私印传世极少。隋唐时期私印仍效法汉印,以缪篆入印,印面则逐渐放大。入印字体除篆书外,隶书也开始构入印中。唐代的私印依旧沿用秦汉以来的白文印传统,而且还出现了文人使用的有斋、堂、馆、阁之名的印章。

唐代以后,文化艺术渐渐兴盛发达,私印的范畴也从姓名章发展为包括官职印以外的所有印章,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在方寸左右的印面上展现出篆刻艺术的魅力。

[Two]、唐朝书法,绘画,诗歌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作品及特点是什么

〖One〗、这时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分别在狂草和楷书方面开创了新的境界。篆隶二体又重新出现书坛,虽未见超出古人之上,但颇有一些名家。篆书以李阳冰声名最大,其成就则不如史惟则。隶书则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这时的名家还有徐浩、卢藏用、苏灵之、张从申等人。董其昌说:“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指出了他们的各自的特点,宋米芾,元赵孟頫,明董其昌,清何绍基的行书,都学过李邕的书法。

〖Two〗、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比较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Three〗、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

〖Four〗、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Five〗、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Six〗、颜真卿的传世书迹极多,这值得收藏家和投资者重视,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但要认真辨伪。

〖Seven〗、怀素书法作品的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的作品,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Eight〗、怀素的狂草千变万化,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又不离魏晋法度。如《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其《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意味,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Nine〗、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Three]、学习篆书,有哪些不错的字帖值得推荐

〖One〗、笔者在往期的文章中,一再倡导,初学书法,应首选篆书入手。虽然,“无篆隶不成书法”、“书不通篆,难以高古”等说法难免偏颇,但至少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篆隶在书法中的重要性。

〖Two〗、篆隶的笔法基础、线条质感,是任何书体都绕不过的存在。

〖Three〗、而篆书的线条、结体,显然又比隶书简单的多。所以,遵循“由易到难、自简入繁”的原则,学习篆书,不能不说是学习书法的最佳选取。

〖Four〗、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狭义上讲,大篆是指以《石鼓文》为代表的籀文;广义上讲,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以及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其它春秋战国古文字。

〖Five〗、小篆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新政“书同文”,具体措施就是颁行一种区别于既往的新书体,即小篆书体,取代纷乱的六国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云:

〖Six〗、“秦始皇帝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字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Seven〗、小篆均为刻石,有秦始皇28年的《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29年的《之罘刻石》、《东观刻石》;32年的《碣石刻石》;37年的《会稽刻石》。

〖Eight〗、只是,这些刻石现在存世的只有《琅琊刻石》,且由于年代久远而风化剥蚀,原石三面文字皆已不存。传世仅有秦二世补刻的残文13行拓本,共86字。

〖Nine〗、文字的统一,使书法艺术从战国晚期的纷乱颓丧回到了平正简质的道路,为后世书体规范与法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Ten〗、那么,我们学习篆书,应从哪种碑帖入手,篆书又有哪些碑帖可供学习呢?

1〖One〗、因为,大篆的率性而作,恣肆烂漫、稚拙扑茂的风格,从艺术角度来讲,更具有欣赏性。但是,因其规律性相对较弱,文字“纷乱”,并不适合篆书初学。

1〖Two〗、而小篆的线条单一,中锋用笔,藏头护尾,结体规律,空间均匀,左右对称等特点,规律性很强,符合“由易到难,自简入繁”的学习原则,且能够为以后的书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适合初学。

1〖Three〗、我们知道,篆书相对于其它书体,其发展相对单一。秦篆是个高峰,其后代表性的也就是东汉的《袁安碑》和唐李阳冰的“玉箸篆”,但均是继承了秦篆的余绪,存世也均为碑刻拓本。其主要风格特点是装饰性强,而书写性弱。

1〖Four〗、直到清代,以邓石如为代表的一大批书家,中兴篆书,以隶书的笔法入篆,更具书写性,使篆书的发展达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1〖Five〗、所以,遵循“先墨迹后碑刻”的选帖原则,笔者建议,学习篆书,应从清篆选帖。

1〖Six〗、篆书选帖与其它书体的选帖一样,都应遵循“先墨迹后碑刻”的原则。

1〖Seven〗、邓石如虽为清篆的“开山鼻祖”,但其篆书也更为老辣,绵里藏针。而吴让之篆书在继承邓石如的基础之上,新开一路书风,其篆书更具书写性和观赏性,结体也更具规律性,书写更率性。简言之,更易学。

1〖Eight〗、吴让之篆书,笔者首推《崔子玉座右铭》,同时,也可以通过临习王福庵的《说文部首》,在学习书法的同时,学习篆字识读。

1〖Nine〗、通过对吴让之篆书的学习,先“约取”,有一定基础之后,再“博观”。邓石如、赵之谦、王福庵、吴大徵、杨沂孙等等,都是我们学习篆书的不错选取。

20、喜欢装饰风格更强的篆书的朋友,可以上追秦篆,代表性的碑刻,上面已经讲到。或者可以临习李阳冰《三坟记》,汉篆《袁安碑》等。

2〖One〗、对大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临习《石鼓文》,在此笔者建议临写吴昌硕的《石鼓文》。

2〖Two〗、对金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临习周金文四种,包括《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

2〖Three〗、以上是笔者就学习篆书的一些经验及建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2〖Four〗、有任何问题,均可关注或留言。笔者将持续更文,探讨有关书法的方方面面,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唐朝是篆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唐印的制作特点、唐朝是篆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