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尚书图片

作者:AI创作 -
唐朝尚书图片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唐朝尚书图片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李世民时期六部尚书都是谁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唐朝对尚书的尊称
  2. 唐朝三省中哪个最有实权,也就是哪个权利大
  3. 李世民时期六部尚书都是谁

[One]、唐朝对尚书的尊称

〖One〗、第一种是“姓+官爵”,官爵不用全称,比如刘某人任职“散骑常侍”,往往只叫“刘常侍”。基本上每个官爵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称呼,比如“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务就直接叫“某尚书”等。

〖Two〗、第二种是“姓+公”之类的尊称,这个应用较为广泛,民间也可以用,比如房玄龄称为“房公”,魏徵称为“魏公”。此外,字号也可以这样称呼。

〖Three〗、第三种是“姓+官名别称”。比如称县令为“明府”,张县令、李县令被叫为“张明府”、“李明府”,中书舍人和门下省等高官常被称为“某阁老”。

[Two]、唐朝三省中哪个最有实权,也就是哪个权利大

〖One〗、唐朝三省中,尚书省权力最大。三省六部制,是西汉发起,到唐朝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三省是唐朝的中央比较高政府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则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Fourteen〗、司。在唐朝,三省的具体权限为“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的职责分工。

〖Two〗、“中书取旨”,意即中书省负责领取圣旨,然后向下传达;“门下封驳”,即门下省负责谏诤,以匡正朝廷决策的失误或过失;而“尚书奉而行之”,是指尚书省奉旨负责决策的执行和落实。从历史看,尚书省形成较早,因为尚书省权力过大,才后设中书省和门下省,其目的就是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也最为庞大。唐代尚书省领管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等六部,下辖24司。也就是说,相当于现代的人事权、外教、军权、司法权、民政、工程安排等权力,是均集中在尚书省的。此外,中书、门下二省都设在宫内,只有尚书省设在宫外。也就是说,尚书省具有实际执行权,其管理活动的空间也比较大,而中书、门下两省都是在皇帝眼皮下做事,只能做一些上传下达、建言谏诤的事情,并无实际权力。

[Three]、李世民时期六部尚书都是谁

〖One〗、中书省:中书令房玄龄,中书侍郎岑文本、唐俭

〖Two〗、尚书省:房玄龄当过尚书省的尚书左仆射,杜如晦、高士廉当过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当过尚书仆射,魏征当过尚书左丞。

〖Three〗、礼部:李孝恭、唐俭当过礼部尚书。

〖Four〗、兵部:侯君集、李绩(李勣)、杜如晦当过兵部尚书。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