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国家唐朝名将

作者:原创编辑 -
保卫国家唐朝名将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保卫国家唐朝名将和卫国公李靖指挥的战役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保卫国家唐朝名将以及卫国公李靖指挥的战役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卫国公李靖指挥的战役
  2. 唐朝各时期有哪些名将
  3. 封狼居胥的前十名将

[One]、卫国公李靖指挥的战役

〖One〗、江陵之战、丹阳之战和平定东突厥的战役

〖Two〗、李靖在李渊统一全国和李世民征讨东突厥的战争中,参与指挥的战争无数,功绩卓著。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江陵之战、丹阳之战和平定东突厥的战役

[Two]、唐朝各时期有哪些名将

〖One〗、唐朝历时289年,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而每个时期都涌现了很多著名的将领。

〖Two〗、初唐时期,隋末唐初,有太多的英雄豪杰,而为大唐立国出现了很多的名将,其中,李绩、李靖、李道宗被誉为开国三名将。除此之外还有刑国公苏定方前后灭三国;闻喜公裴行俭收复西域,辽西郡公薛仁贵败铁勒,灭高句丽;燕国公黑齿常之,克吐蕃败突厥;凉国公契苾何力,效力40年屡建奇功;乐城郡公刘仁轨,灭百济,太原郡公王方翼,西域独当一面,侯君集、程咬金、秦琼、薛万彻等,都是当时的声名显赫的将领。

〖Three〗、盛唐时期,是开疆拓土的时代,这期间也涌现了很多著名将领,临洮郡公王忠嗣,一人独佩四将之印,掌控边境万里;西平郡王哥舒翰,大唐对吐蕃作战战功最卓越;密云郡公高仙芝,西域守护神;南阳郡公张守珪,击败后突厥、吐蕃、契丹强敌;信安王李祎,西有攻破吐蕃石堡战功,东平奚、契丹,南阳郡公张孝嵩,击败突骑施、吐蕃和大食;中山郡公王晙,开元年间第一将;太原郡公郭知远,吐蕃深为忌惮的大将;韩国公张仁愿,扭转大唐对后突厥的颓势;宋国公唐休璟,收复安息四镇,屡败吐蕃,武周第一将。

〖Four〗、中唐时代,出现了安史之乱,大唐出现危机,从此大唐一蹶不振,陷入了藩镇割据和宦官弄权的怪圈,但是这期间也有一些临危受命的将领,其中最有名的为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除了这三人外还有西平郡王李晟、咸宁郡王浑瑊、北平郡王马燧,平定二帝四王之乱的战功;南康郡王韦皋,在西南击败吐蕃;扶风郡王马璘,从破安史之乱,屡破吐蕃;凉国公李愬,雪夜下蔡州,绝对经典的战争案例;陈国公李光颜,和李愬是元和中兴两名顶级名将。

〖Five〗、到了晚唐,大唐已经犹如破败的老屋,再加上宦官,藩镇和党争的荼毒,皇帝已经成为摆设,但是还是有一些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将领,为大唐做最后的努力。他们有南阳郡公张义潮,沙洲举事,效忠唐朝,屡败吐蕃;渤海郡王高骈,破南诏第一功,收复安南、败黄巢;兰陵郡王张仲武,晚唐一代名将;东阳郡王刘沔、河阳节度使石雄,二人击败鲜卑、党项、西羌等;武宁节度使王式,收复交趾,平定江浙;武威郡王李载义,击破奚;归义节度使张淮深,独守西北;东川节度使颜庆复,重创南诏;平卢节度使曾元裕,破南诏,平王黄之乱。

〖Six〗、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将领,为大唐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一将功成万骨枯。在任何时候战争都是残酷的,封建社会也是残酷的,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Three]、封狼居胥的前十名将

他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终其一生,主要是做为武将活跃于历史舞台的。

李牧真正意义上的与匈奴一战只有一次,但仅仅是这一次,就打的匈奴几乎十年不敢南下。此战中李牧将孙子兵法的智慧发挥到及至,先是连败五阵,丢弃牛羊辎重无数,将匈奴主力从他们擅长的草原引诱到汉人所擅长的长城外围来进行决战,并以示弱于敌的手段麻痹对手。

接着火速出击,深夜集合人马,夜袭匈奴大营,把那些在马上纵横的匈奴骑士在睡梦中杀死。

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一举收复河套、阳山、北假等(今内蒙古)地区。使匈奴望风而逃,远遁大漠。

汉代贾谊就评价当时匈奴的状态说:“不敢南下而牧马。”蒙恬仅一战就将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创,使其溃不成军,四处狼奔。匈奴几十年不敢进汉地,蒙恬功至高也。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征东突厥战役,突厥三十万大军压境北线,与唐军相持,李靖却完成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最伟大的迂回穿插战。此战杀敌万人,突厥军与唐军伤亡比例高达10:1。

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760年(上元元年),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前十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早年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高宗废王立武时,裴行俭因私议论,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调露元年(679)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当时裴行俭受命册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途经西州时,募得万骑,便假为畋猎,以计俘都支,将吏于碎叶城为他立碑纪功。同年,率军平定突厥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的叛乱。

使突厥几十年不敢骚扰,直到武则天后期,才又侵扰中华。裴将军本人也病死于征讨西突厥的行军路上,享年64岁。

开元十八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开元十八年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后接替王侄担任陇右节度使。

此时的王将军也与霍去病一样,只有18岁,可谓是少年英雄。

开元二十六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天宝元年,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吐蕃死伤数万人,两王子阵亡。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

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

谁说女真满万不可战,十万金军照样在岳家军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而且还是女真人最擅长的野战,而且岳家军每次的参战兵力还远远少于女真人。

今天的人很难想象,当时的岳飞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况下抗战的。今天的人更难想象,堰城大战两万岳家军击败女真人精锐的辉煌是怎样书写出来的。

徐达和常遇春是朱元璋的左榜右臂。常遇春更自称将兵十万横扫天下,大有汉朝时焚侩自请十万兵扫匈奴的气概。但朱元璋经深思熟虑还是选取了徐达为帅,徐达也不负众望,一举将元朝打回老家。

《倚天屠龙记》中的汝阳王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灭刘福通的红巾军的是他,收服张士诚的也是他,多次打的朱元璋部败退的还是他。而徐达却能在滁州之战中将其精锐歼灭,并迫其自杀。

明朝几乎一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朱元璋也曾赞颂他为“万里长城”。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今人提到戚继光,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平倭大功。然而区区千人倭寇,竟能横扫中国海岸线,明朝当时的腐败与孱弱由此可见。即便最后倭寇平定,对于整个大明帝国而言,也实在没什么好炫耀的。

而戚继光的戚家军,也只是那个年代中国军队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而已。

关于保卫国家唐朝名将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