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州郡官员任命制度

作者:网络 -
唐朝州郡官员任命制度

很多朋友对于唐朝州郡官员任命制度和唐代郡县制怎么演变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唐代郡县制怎么演变的
  2. 隋唐地方监察设置什么官吏
  3. 唐代的府州谁大

[One]、唐代郡县制怎么演变的

〖One〗、唐代是郡县制。该制度盛行于秦汉。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Two〗、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武公越过陇山,锋镝直指占据今甘谷的冀戎,平定后,以族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行政管理机构——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这是中华县制之肇始。而秦代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全境推行“郡县制”的朝代。秦始皇统一天下後,曾出现过应否置郡的争论。当时不少大臣,特别是李斯的上司王绾,认为原楚国、燕国、齐国等地的领土都远离秦国,主张实行分封,授各地贵族予世袭的诸侯名份,惟身为廷尉的李斯认为分封制是周朝诸侯混战的根源,他大胆地反驳道,周制订的这个政策已经证明是一个政治灾难。

[Two]、隋唐地方监察设置什么官吏

隋唐时期,设置司隶台(隋)、察院(唐)掌巡察京城内外的地方官吏,并制定有关监察范围的规定。隋代司隶台、唐代察院分别由监察御史执掌。隋初,中央的比较高监察机关仍为御史台,改长官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下设治书御史;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专执掌外出巡察。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在御史台之外又增设了司录台和谒者台。唐代,发展了隋代的监察制度,监察机构更趋完备。唐初中央设御史台,由正三品御史大夫为台长,设正四品御史中丞2人为辅佐。御史台称宪台,大夫称大司宪。武则天时,改御史台为左右肃政台。中宗后又改为左右御史台。唐初贞观年间和唐中叶开元年间,地方监察制度逐步健全和定型。唐中央比较高监察机关为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对地方官吏的监察由察院负责,监察御史属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郡,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唐六典》卷十三)唐初,全国分为10个监察区,称10道(后增为15道),每道设监察御史1人(先后称为按察史、采访处置使、观察处置使等),专门巡回按察所属州县。

[Three]、唐代的府州谁大

〖One〗、你应该是指作为行政区的州和府!一般来讲州比府大,府都归省直辖,州有直隶州和散州之分,直隶州归省直辖,比府低半级,散州归府管辖,和县平级!唐代只有首都、陪都才可设府,宋代一般也是以首都或者陪都设府,后来皇帝出行的地方也会设府。

〖Two〗、明清的府就泛滥了,一般省会城市都会设府,一些大的都市经济发达,或者是重地也会破例设府。州是汉代兴起的行政机构,到南北朝时期设置泛滥,或一州辖一郡,或一州辖数郡,隋朝时期,并省州郡,废除了郡一级,地方上是州县两级,后来州一度改为郡,但是唐代后期基本是州县两级。为了突出长安、河南、太原的地位设置了三府,其地位比当时的州要大!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推荐: